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生?(海通宏观 姜超)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生?
(海通宏观 姜超)
2005年,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名著《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纪简史》,描绘了激动人心的全球化的历程:从1492到1800年是“全球化1.0”,国家是主要的推动力;从1800到2000年是“全球化2.0”,力量来自于跨国企业;从2000年起进入“全球化3.0”,力量来自于个人。
在过去的40年,我们见证了激动人心的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柏林墙的倒下,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加上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中国、印度、东欧、拉美、非洲等数十亿人口先后加入了全球开放的经济体系,世界确实越来越平了。
同样是弗里德曼,在3月17日发表了最新文章《我们新的历史纪元划分——新冠肺炎元年前与后》,再次谈到了全球化,只不过这一次的主题与以前相反,表达的是对全球化的担忧:所有这些互联的工具使得世界互相连接,这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互相依存,当一个地方遭遇到麻烦时,这个麻烦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传播到更远的距离、更深的层次。
3月21日出刊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图案直接就是在象征全球化的地球上面挂了个“closed”的牌子。而世界著名智库Chatham House的首席执行官罗宾.尼布利特惊呼:“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在走向终结”。
疫情大流行是不是全球化惹的祸,全球化未来会走向何方?
1. 都是全球化惹的祸?
截止北京时间4月5日中午12点,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数超过12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过6万人。虽然海外疫情扩散的速度有所减慢,从一周以前的5天翻倍降至7-8天翻倍,但依然是非常快的速度。如果保持这一速度不变,到5月份全球感染人数或会突破1000万人。
经济越开放,疫情越严重?
为何新冠疫情扩散的如此之快?一方面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有关,但另一方面好像也与全球化有关,通过便捷的交通,使得全球休戚与共。
我们发现,从统计上看,经济越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交通越便捷的国家或者地区,感染新冠肺炎的程度就越严重。目前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6个是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有6个是全球前十大贸易体,还有5个是全球前十大航空市场。
在欧洲,目前疫情最严重的5个国家分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也是欧洲经济最为发达的五个国家。
而在美国,感染人数最多的前十个州中,有7个是全美GDP排名前十名的州。例如目前美国感染人数最多的纽约州,其GDP总量排名全美第三名,人均GDP排名全美第二名。
在意大利,感染人数最多的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其GDP在全国22个大区和自治省中排名第一,经济规模是排名第二的拉齐奥大区的两倍。
走向闭关锁国
为了应对疫情,全球有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或者战争状态,关闭了边境,暂停航班。例如美国在3月18日宣布暂时关闭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边境,这也是1783年美加边境建立以来头一次关闭。在同一天,欧盟宣布关闭边境30天。俄罗斯在3月30日宣布暂时关闭所有边境口岸。
然而一旦在边境上筑起高墙,再想打开门其实并不容易。以中国为例,虽然我们通过武汉封城和全国交通管制,彻底控制住了国内的疫情,但由于海外的疫情急剧恶化,为了防止境外疫情的输入,我们也被迫加强了边境管制。中国民航局在3月26日发布通知,大规模缩减了国际航班,外交部在3月28日宣布暂停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
如果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未来全球化会不会全面倒退,进入一个开放度、繁荣度和自由度更低的世界?
2. 全球化只是替罪羊
从表面上看,疫情的扩散与全球化有关,但如果仔细分析,全球化并非最根本的原因。
加州与纽约州的对比。
比如我们来对比美国的纽约州和加州,可以发现巨大的反差。
从经济来比较,加州的GDP排名全美国第一,纽约州排第三。2018年加州的GDP接近3万亿美元,远高于纽约州的1.68万亿美元。从人口来比较,2019年加州的人口接近4000万,远高于纽约州的1950万。
从航空旅客吞吐量来比较,19年加州的洛杉矶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高达8800万人次,远高于纽约肯尼迪机场的6260万人次。
再从发现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时间来看,加州早在1月26日就发现了2名感染者,而纽约州直到3月1日才发现第一名感染者。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和人口的规模,交通便捷程度,以及发现感染者的时间来看,加州的疫情应该远比纽约州要严重得多才对。然而事实却是完全相反,截止北京时间4月5日中午12点,纽约州感染者人数超过11万,而加州的累计感染者人数仅为1.39万,前者是后者的近8倍。
政府有为无为,才是本质区别!
其实纽约州和加州的关键区别是在于政府的作为。
加州的旧金山市和湾区5县早在3月16日就颁布了“禁足令”,要求硅谷的近700万人口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在家隔离三个星期。同时关闭了餐馆、酒吧、健身房、办公楼等人群密集的场所。随后在3月19日,加州州长宣布全加州进入“居家令”,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要求居民“如非必要,不允许离开家”的州,同时宣布关闭了州内的酒吧、夜总会、剧院、体育馆和会议中心。
通过居家令,加州迅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病毒传播的概率,进入到4月份以后,加州每天的新增感染者人数出现见顶企稳的迹象,说明其疫情逐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比之下,纽约州直到3月22日晚才正式实施了居家令,相比于加州差不多晚了一个星期。
而这一个星期是控制疫情的黄金时间,从3月16日到23日,纽约州的感染者人数差不多每1到2天翻一倍,到3月23日纽约州的感染者人数比3月16日激增了23倍。
也就是在这关键的一周,纽约州和加州的感染者人数迅速拉开了差距,在3月16日,纽约州感染者人数仅为加州的1.7倍,而到3月23日前者已经是后者的10倍以上。纽约州感染者人数的失控其实是源于其当地政府前期的不作为。
相比之下,中国就是政府有所作为的代表。
中国在疫情爆发之后,政府在1月末果断决定武汉封城,同时全国各省集体启动了公共卫生一级响应,进行了大面积的交通管制。2月份全国的人口迁徙规模同比下降了70%,使得新冠肺炎的实际传染数迅速降至1以下,我们的疫情在2月上旬就达到了顶峰,在3月份基本消除了本地感染,进入4月份全国多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即便是在疫情严重的欧洲,政府有没有作为差别也非常巨大。
例如意大利之前的疫情在欧洲最严重,但自从3月10日率先采用了类似中国的全国封城措施之后,其新增感染者数量在3月21日达到顶峰,目前新增感染者数量稳中有降,疫情已经出现了稳定的迹象,其累计感染者人数近期已经被西班牙超越。
而与意大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英国,其政府在3月12日宣布了“群体免疫”理论,也就是让英国6600万人口中60%感染冠状病毒,来产生所谓 “群体免疫”,这相当于对病毒传播完全不设防。
结果是英国疫情的严重扩散,其4月份以来的新增感染者人数已经接近意大利。而且英国的疫情很有可能被显著低估,原因是截止3月26日中国从境外输入的595例感染者中,有近30%来自于英国,远高于排第二的美国的13%。
在科学家警告之后,英国在3月23日也开始实施禁足令,但抗击疫情的黄金时间已经被浪费了。
因此,无论是纽约州和加州的对比,中国的经验,以及意大利和英国的对比,都说明全球化只是疫情扩散的替罪羊,疫情扩散与否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有为还是无为。
3. 反全球化才是灾难
欧美例外论,偏见的代价。
为何在应对疫情的时候,欧美部分国家的政府无所作为?有人说是因为制度的原因,欧美国家大多是小政府模式,没有中国政府的权力大,所以没法像中国那样迅速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措施。
但这也不是理由,我们看到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实行的是与欧美类似的制度,其经济也高度发达,发现首例感染者的时间也远早于欧美国家,但是其最新疫情远轻于同等经济规模的欧美国家。
在我们看来,这一次欧美国家的疫情失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偏见。
首先,对于一种全新的病毒,而且已经在中国证明其传染性和死亡率相对于流感而言都很高,在欧美国家的抗疫初期,却一直试图将其当做季节性流感来处理,认为其死亡率不高,到了高温的夏天会自动消失。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月10日称,有很多人认为,病毒会在4月消失,到2月27日再次重申,说事情可能变得更糟,也说不定某一天它就消失了。在2月26日,特朗普将疫情和流感作比较,美国已经做好了一切应对措施。
而特朗普在推特上有7000多万名粉丝,其一言一行导致欧美的很多老百姓信以为真,照常举行聚集性活动,例如2月份美国的路易斯安纳州、意大利的威尼斯都举办了狂欢节,最后都导致了疫情的急剧扩散。
其次,部分欧美国家的政客认为自己不一样,新冠肺炎是亚洲人得的病。
例如日本财相麻生太郎3月24日在众议院讲话时提到,在2月底的G7财务大臣与中央银行总裁会议上,欧洲对于疫情毫不关心,说我们这儿又没有感染者,这是黄种人才会得的病,和他们没有关系。
美国优先,预警失灵。
如果欧美诸国的政客能够多关注科学,而不是靠偏见来决策,其实是有机会避免疫情导致的危机。
早在1月27日,英国的JM.Read 等人做的研究显示,新型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为3左右,高于SARS的2-3和MERS的小于1,说明同为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有着更高的传染性。
而在2月17日,中国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论文,对截止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的超过7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重症和危重病例占比接近20%。
为何美国对这些预警信息视而不见,部分原因在于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就推行所谓的“美国优先”政策,退出或者淡出了大量的国际组织,使得很多重要信息无法有效的传递。
在过去几年,美国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巴黎协定》、伊核协议和中导条约。即便美国还在参加的国际组织,也在大笔削减经费。以抗击疫情最重要的国际卫生组织为例,理论上应该在每年1月1日之前上缴当年的会费,但截止今年1月31日,美国不仅拖欠2019年会费的70%和2020年全年会费未缴,还计划大幅削减2021财年向世卫组织提供的资金支持从1.23亿美元至5800万美元。
而美国不仅削减对国际组织的经费,还大幅削减了国内组织的驻外经费。根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的报道,在过去两年时间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其在华办公室职员从47人削减至14人,“砍掉”了超过2/3的在华人员,被削减的在华人员主要是流行病学家和其他卫生健康专家,使得美国疾控中心在北京的办公室形同虚设。而这些原本可以帮助美国政府获取更多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
因此,真正导致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并非是全球化,而是反全球化的做法。在中国的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特朗普的做法是立即暂停了和中国之间的航班往来,以为一切万事大吉,而不愿意去认真理解中国所发生的灾难,结果就浪费了中国为他们所争取的宝贵的两个月时间,反而酿成了更大的灾难。
4. 全球化是万有引力
全球化并不完美。
我们也同意,全球化并不完美,存在很多缺陷。
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与全球化有关。美国的居民举债买房过度,产生了大量的坏账,而美国的金融机构又把这些坏账打包以后出售,卖到了全世界。结果在美国的地产泡沫破灭之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如果没有全球化的金融机构,是不是就不会生产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再比如说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交通越来越便捷,因而各个地区的病毒更容易与外界进行交换,进而可能产生变异,影响人类的生存安全。
但这些所谓的缺陷,其实根源并不在于全球化。例如1929年的全球化程度远不如当前,但也爆发了全球大萧条,而且其持续的时间和经济衰退的程度远甚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在欧洲的中世纪,大家还在靠走路出行的时代,鼠疫在几年之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近1/3。在100多年前,全球大流感也在1年之内传遍全世界。这说明哪怕我们把全球化倒退100年,哪怕倒退回中世纪,也不能避免某些病毒的传播。
全球化万有引力。
而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科技创新和全球合作,这其实是靠全球化来推进的。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欧美经济陷入集体萧条,如果不是靠中国实施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拉动了全球需求回升,那一次的金融危机绝不可能那么短时间结束。
同样的道理,在这一次的新冠肺炎期间,中国牺牲了1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换来了疫情的基本可控,生产全面恢复。我们用充分的产能,保障了全球医疗物质等的生产供应。
海关总署和商务部表示,疫情以来截至4月4日我国已经与54个国家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3月以来出口口罩38.6亿只。法国政府表示,已经和中国签订接近20亿个口罩订单,西班牙表示和中国签订了5.5亿只口罩订单。意大利政府表示,自从疫情爆发之后,意大利总共从海外获得了3000万只口罩,其中2200万来自于中国,目前已与中国企业签署1.8亿口罩订单,首批700万只已经于3月31日运抵意大利。纽约州州长4月4日感谢中国捐赠的1000台呼吸机,英国同日也表示有300台呼吸机从中国运抵英国。
而中国每多出口一只口罩,一台呼吸机,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这其实就是全球化的好处,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如果闭关锁国,在疫情冲击之下停工停产,可能会脆弱不堪。但通过全球化,大家就可以互相帮助。前期中国陷入疫情当中,许多国家伸出了援手。而现在中国控制疫情之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大家同舟共济,其实就有希望渡过难关。
而人类真正战胜鼠疫,也不是靠退回到原始社会,而是靠科技的发展,发现了鼠疫杆菌,研发出了针对性的鼠疫疫苗,从而彻底控制了鼠疫。因而真正战胜新冠肺炎,未来的希望也在于科技进步,通过全球合作,尽快研发出有效的疫苗。
因此,虽然全球化有各种不完美,但它的好处远大于缺陷,就好像是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
5. 走向新的全球化
既然全球化是万有引力,那么未来必然还会继续,但是全球化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告别单极的全球化
过去的全球化,其实是美国所主导的单极全球化。
在政治上,美国主导了各个国际组织。在经济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在金融上,美元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因而过去的全球化,其实是全球围绕着美国在转。
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享受了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每一次美国爆发经济或者金融危机,最后都是以美元升值来结束。美国前财长康纳利曾经有过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
08年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居民和金融机构做了错事,但结果是全世界人民来买单,美国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开动印钞机,结果美国居民和金融机构的坏账就被美国央行买走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结束了,而最受伤的反倒是欧洲,随后出现了欧债危机。
今年的新冠肺炎,特朗普浪费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导致疫情严重扩散,而美国的应对方式是又一次开动印钞机,而且这一次变成了无限量印钞。美国人靠印钞就可以给居民企业发钱,在全球购买物资,那么危机又是被谁承担?是汇率大幅贬值的新兴市场,还是连银行都不敢分红的欧洲?
问题是,这样的全球化可持续吗?
走向多极的全球化
我们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变,但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全球化模式。
比如说根据环球网报道,在3月2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采访时,主持人提问:“假如这场危机中,没有美国领导世界,世界还能自发组织、走出危机吗?”李显龙说:“在过去几十年的类似情况中,世界曾受益于美国的领导力,但假如美国改变了行为模式,那么,我们或许会以其他形式解决危机,但这会是一个损失。”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不再是一个全球领导者,其实世界也可以合作来解决危机。我们看到了3月19日,中国同英国等18个欧洲国家召开防疫视频会议,分享防控经验。3月份的中欧班列共开行809列、7.3万标箱,创单月开行列数和发送箱历史记录。3月20日中日韩外长就新冠肺炎召开了视频会议,东亚的疫情防控卓有成效。
有了共同抗疫的经历,相信未来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关系会更加紧密,可以在5G、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
在货币政策方面,相比于美国大幅降息150bp至零利率,并启用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央行今年仅小幅下调利率30bp,并未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这也意味着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的价值提升。而今年的人民币兑美元仅小幅贬值2%,在主要新兴市场货币中也是贬值最少的几大货币之一。人民币资产的崛起也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多一个选择。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疫情扩散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反全球化,是欧美例外论等偏见、美国优先的政策,使得欧美忽视了疫情的严重程度,浪费了中国所争取的宝贵时间。而要想战胜疫情,必需依靠更大程度的国际合作,如果有谁抗拒这个趋势,必然会被历史所抛弃。因而未来并非是走向反全球化,而是可能是从美国和美元为主导的单极全球化,走向全球各国互相合作的多极全球化。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海外债务危局,中国这边独好——兼论金融危机有多远?(海通宏观 姜超)
无需大放水,无法强刺激——兼论国内政策如何抗疫!(海通宏观 姜超)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